為什麼你總是存不到錢?破解5大「存錢失敗」心理陷阱,學會真正存下人生第一桶金!

很多人都有存錢的計畫,卻很少有人真的能把錢存下來。

你可能已經試過記帳、限制花費,甚至使用各種省錢app,但每到月底,存款帳戶依然可憐巴巴,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理財?

其實,問題往往不是出在「行動力不足」,而是你可能誤踩了某些無形的心理陷阱——這些思維模式會悄悄偷走你的錢,讓你一次又一次存錢失敗。

今天,我將結合自己過去五年,從月薪三萬的小資族,透過副業、自媒體、教學斜槓轉型,最終達到年存百萬、月收六位數的經驗,和你分享五個影響「存不到錢」的關鍵心理陷阱。

如果你也想在2025年,真正存下人生第一桶金,請認真看完這篇文章,因為它可能會徹底改變你對理財的看法。


思維陷阱一:專注在「省錢」,卻忽略了「開源」

在我23歲、月薪只有三萬的時候,我以為「省錢」就是理財的全部。

我開始限制自己的一切:不出門聚餐、不買衣服、不學課程,甚至連搭車都要精算路程。每月雖然能硬擠出70%的收入存起來,但存到兩萬的同時,也壓縮了我的生活品質、學習機會和人際關係。

直到後來,我開始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經營副業——自媒體寫作、接案設計、線上課程,收入慢慢成長到七八萬以上。此時,即使只存50%,我也能輕鬆存下三萬多元,而且還能兼顧生活品質與成長。

這讓我深刻明白:

省錢,只會讓你局限當下;開源,才能改變未來。

當我們把焦點從「怎麼花更少」轉移到「怎麼賺更多」,你會自然而然開始培養新的技能、創造新的收入來源,甚至開始累積屬於你的人生資產。

想改變存不到錢的命運嗎?從今天開始,把注意力從斤斤計較的帳單,轉移到思考:「我能多做什麼來增加收入?」


思維陷阱二:用「花錢」當作壓力的解方

你是不是也常在壓力大的時候,點了一堆外送、美食慰勞自己?

或是,刷卡買了一個其實用不到但「看起來會讓自己快樂」的東西?

這種「壓力轉移」的行為其實非常普遍,甚至是大多數人的日常習慣。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點,長期下來就會變成「用快樂抵押未來」的惡性循環。

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。每次案子多到爆炸,或是感情失落時,就想用大餐、精品、旅行來「逃避現實」。但這些短暫的快樂,卻讓我無法累積資產,也沒有餘力追逐更大的目標。

你不需要完全放棄享受生活,但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更便宜、更健康的方式來舒壓

像是:

  • 一個人的徒步登山(免費又紓壓)

  • 用手機冥想app睡前放鬆

  • 拿起筆記本寫下壓力來源並自我梳理

  • 找朋友傾訴、對話

真正的財務自由,從學會「不靠花錢紓壓」開始。


思維陷阱三:沒有清楚「你為什麼要存錢?」

「我想要財富自由」
「我想買房」
「我想帶爸媽去旅行」

這些都是目標,但它們還不夠具體,也不夠「個人化」。

想真正存到錢,你必須去理解「錢對你來說代表什麼」。

對我來說,錢是一種安全感。當年家中經濟曾經陷入困境,那種「沒錢、什麼都不能選擇」的無力感,讓我發誓要靠自己累積財務底氣。

對我的學員A來說,錢是她離開高壓職場、去鄉下開民宿的夢想後盾。她每天上下班通勤時都會聽理財Podcast,提醒自己「我不是為了薪水工作,而是為了未來。」

請你花一點時間想一想:
👉 你為什麼要存錢?
👉 錢能幫助你實現什麼樣的生活?

寫下來,貼在手機首頁、書桌前。讓這份清晰的動機,成為你遇到誘惑與鬆懈時,最強大的提醒。


思維陷阱四:設定太抽象的目標,無法行動

很多人說要「變有錢」、「多存錢」,但這些話聽起來有點像:「我要變健康」、「我要變聰明」。

——太模糊了,導致你無從下手。

我們的大腦喜歡具體的數字,具體代表可衡量、可追蹤,也容易激發行動慾望。

舉個例子:

❌ 錯誤目標:「我想多存錢」
✅ 正確目標:「我每個月要存下一萬元」

一萬元聽起來很多?那我們可以拆解成:

  • 每月減少不必要開支 3000 元(取消一個訂閱制、少買2次手搖杯、改搭公車)

  • 用副業或接案增加收入 7000 元(下班後接稿、接家教、賣手作)

只要行動明確、數字具體,你就能在每個月看到成果,感受到進步。

存錢不是一種「願望」,它是一場設計過的行動計畫。


思維陷阱五:把理財想法藏在心裡,不敢說出口

亞洲文化對於「錢」的話題總是格外敏感。

我們從小被教育「錢不是隨便講的事情」,導致許多人長大後,不敢和身邊的人討論自己的財務規劃、收入策略,甚至連自己想達成什麼目標都不敢說出口。

但其實,當你願意說出口時,就已經跨出改變的第一步。

我曾經鼓勵一位學員公開分享她的「每月存錢挑戰」在IG限動,結果沒想到得到很多正面鼓勵,甚至還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。這不但增加了她的動力,也讓她更願意持續紀錄與優化行動。

你可以試試:

  • 與信任的朋友或伴侶聊聊今年的財務目標

  • 在社群上記錄自己的理財挑戰

  • 給自己設計一個「儲蓄打卡計劃」每月檢視一次

真正的勇氣,是願意正視自己的目標,也願意讓他人看見你努力的樣子。


結語:存錢,不只是數字,而是你對人生的選擇權

當你學會看見背後的心理陷阱、釐清自己的金錢信念、行動更具體,你就會發現:

存錢不再是苦差事,而是一種「靠自己建立選擇自由」的旅程。

請記得——不論你現在的收入多寡,存錢這件事,從來都不是只有有錢人才做得到。

你越早開始正視自己的財務思維,越早擁有改變未來的主導權。


你最常掉入哪一個「存錢陷阱」呢?

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,或說說你今年的存錢目標!如果你有實用的小撇步,也別忘了和我們分享,一起學習成長!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2025最新遺產稅攻略】如何計算遺產稅並正確繳納?完整解析免稅額、扣除額與稅率

自然人憑證怎麼申請?超詳細懶人包一次搞懂!

2025 年台灣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大比拼:怎麼選擇適合你的定存產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