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體書好還是電子書好?閱讀習慣、優缺點一次分析(含圖書館借書與二手書回收教學)
你有沒有曾經像我一樣,在剛入手平板時滿心期待:「以後出門只要帶這一台,所有書都在裡面了!」當時我甚至想把書架上那幾公斤重的書一本本都換成電子書,走到哪看到哪,一台平板走天下——簡直就是閱讀理想國。
結果,幻想和現實還是有點落差。
現實中的電子書使用困境
我後來發現,很多電子書平台的試閱頁面都只有一點點內容,有些甚至只給你第一章。偏偏我的選書方式,是先看目錄,再挑幾個感興趣的章節翻閱,確認內容真的是我需要的才會下單。這種「章節跳讀」的自由,電子書沒給我,我就退場了。
除此之外,還有幾個讓我卻步的點:
-
電子書看完不能轉賣或送人,沒有延續生命的價值。
-
看電子書沒什麼成就感,缺乏「翻到書頁末端」的視覺滿足。
-
用平板看書時,社群通知會打斷閱讀,注意力碎成一地。
-
台灣目前沒有一個「整合所有書籍」的電子書平台,常常為了看不同出版社的書要下載不同 App,每個 App 的操作又不一樣,我每次都得重新適應,這讓閱讀的流暢感大大下降。
最後我怎麼處理?現在的我,偶爾買實體書,大部分都直接去圖書館借書。
實體書的魅力:質感、收藏與沉浸體驗
1. 紙張的觸感是一種情懷
翻頁的聲音、手感的厚度、翻書的儀式感,對很多人來說不只是閱讀,而是一種沉靜下來的儀式。
2. 長時間閱讀不容易疲勞
看久了螢幕眼睛酸,但紙本書給的是眼睛休息的感覺,尤其在黃光下閱讀,比較舒服自然。
3. 成就感十足
我很喜歡那種看到書邊翻皺、劃滿筆記的樣子。書愈舊,讀後的痕跡越多,那代表我「真的」讀完了。
4. 可以永久收藏、轉送、甚至轉賣
實體書可以送人、賣給二手書店或捐給公益團體,這是一種知識生命的延續。
電子書的優勢:輕便、可調整、搜尋快
1. 一台就能裝數百本書
不管你是旅行還是通勤,電子書的攜帶性絕對是大勝,重量=0克,這點實體書比不上。
2. 可依需求自訂閱讀介面
字太小?放大。字型不好看?換。背景太亮?調成夜間模式。這些設定在紙本書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3. 搜尋+標註功能超強大
想找一句話、某個章節或某位作者的觀點?搜尋一下馬上找到。不像紙本還要一頁一頁翻。
4. 價格便宜+不佔空間
很多電子書平台常會特價,甚至一書只要幾十元。對租屋族或書櫃不夠用的朋友來說,超划算。
5. 相對環保,但要看使用方式
雖然不砍樹,但製造平板的碳排放也不容小覷。電子書要讀夠多本,才能彌補設備製造時的環境成本。
6. 缺點補充:平台零整合,App多到讓人崩潰
台灣目前沒有一個平台能「完整收入所有書籍」,你可能要下載 Readmoo、Kobo、HyRead、Google Play Books、樂天、誠品等不同 App,還要重新習慣各家的閱讀介面和筆記功能。這點真的超級麻煩,會嚴重影響閱讀體驗。
省錢怎麼選?實體書、電子書與借書比較
如果你是學生、上班族,或單純想精打細算,閱讀預算這一塊就很值得好好規劃。以下是我實際使用幾年後的心得:
📖 買實體書:平均一本 NT$300~500
優點是收藏價值高,可轉賣、回收,但缺點就是價格比較高、空間有限。若你是會重讀、畫重點的人,買實體書還算划算。
📲 買電子書:平均一本 NT$100~250
電子書常會有特價活動,價格低很多,有時候一本不到百元。不過不能轉賣、收藏感較低,而且需要依賴設備。
📚 圖書館借書:免費無敵
完全不花錢,只需辦借書證。對大量閱讀者或學生族群來說是最省錢選項。如果配合電子書借閱平台(如 HyRead、臺灣雲端書庫)使用,也能線上閱讀不花錢。
🔁 二手書平台:買賣雙向省錢
透過 TAAZE 等平台買二手書、或賣掉你看完的書,不只省錢還能循環利用,環保又有回收價值。
省錢建議:
精選重點書:買實體書精讀(可回收)
快速閱讀書:等促銷買電子書
廣泛涉獵:用圖書館或二手書平台借閱
實體書 vs 電子書比較總整理
項目 | 實體書 | 電子書 |
攜帶性 | 較不便 | 非常輕便 |
價格 | 較高 | 較便宜 |
可收藏性 | 高,可轉賣 | 幾乎無法轉賣 |
閱讀舒適度 | 高,視覺友善 | 長時間可能疲勞 |
搜尋標註 | 需手動翻查 | 內建搜尋功能超快 |
成就感 | 看得見厚度與筆記痕跡 | 書讀完沒實感 |
電力需求 | 不需充電 | 必須依賴設備 |
平台整合 | 單一來源即可 | 多 App,需學習 |
環保面向 | 需砍樹 | 若大量閱讀較環保 |
我的混搭閱讀策略
說真的,我已經不再追求某一種形式是「最好」的了,而是這樣安排:
-
旅行、通勤時間 → 電子書(輕、方便、能快速查資訊)
-
深度閱讀、寫筆記 → 實體書(能寫字、貼標籤、感受厚度)
-
想省錢、閱讀量大 → 圖書館借書或讀冊賣書
延伸資源教學
🔹 桃園市立圖書館借書教學
我現在最常用的是桃園市圖書館,流程很簡單:
-
下載桃園市圖書館 App 或到現場辦借書證
-
借書上限:30 本/次,借期 30 天,可續借兩次
-
可用便利商店歸還,或線上預約、續借
-
同步支援電子書(HyRead、iRead)借閱
👉 延伸閱讀:桃園圖書館App教學|借書、找書、續借一手搞定
🔹 讀冊生活二手書販售教學(TAAZE)
如果你有實體書想處理又不想浪費,可以試試看「讀冊生活」:
-
註冊會員 → 開通賣家功能
-
輸入 ISBN → 系統估價
-
寄出書本 → 售出自動轉帳
-
也可以選擇義賣,支持公益
👉 延伸閱讀:讀冊二手書回收教學(圖文教學)
電子書 vs 實體書的環保考量
很多人以為「不用紙=更環保」,但其實要考慮整體碳足跡。
根據 Rethink 報告,一台電子閱讀器要看 20~30 本書以上 才能抵掉製造時的碳排放。如果你是重度閱讀者,當然划算;但如果一年只看個三五本,其實去圖書館借書才是最環保的選擇。
👉 延伸閱讀:電子書真的比較環保嗎?
總結:找出最適合你的閱讀方式
到底要選擇實體書還是電子書?
我的建議是:不要選邊站,而是根據需求靈活使用。
-
想感受閱讀的儀式感 → 買實體書
-
想輕鬆翻書、節省空間 → 看電子書
-
想省錢+環保 → 借圖書館書 or 買二手書
最後想問你一個問題:
你是實體派、電子派,還是跟我一樣「混搭派」?
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你的閱讀方式,讓我們一起找到最自在、最可持續的閱讀節奏。
延伸工具推薦:
-
📱 HyRead 電子書 App 教學【🆘填坑】
留言
張貼留言